编辑导语:如今toC互联网的流量见顶,成本增高,让原本花钱如泼水的大厂也得重视效益考核,因此经营分析提到日程上来。那么,经营分析是干啥的?要咋做才合适?作者系统分析了经营分析,一起来看看。
所以想做好经营分析,必须业务和财务部门坐下来,通盘考虑。
那么,要关注哪些要点呢?
四、经营分析四大要点
要点一:业务分类。
每一个业务,要讲清楚自己工作与营收指标关系,常见的有五大类,可以参考(如下图)

要点二:整体布局。
整体布局关注三个方面。
1. 定经营目标
注意!定经营目标,不是销售分猪肉,你1个亿,我5个亿,然后拉上横幅照死里干。经营分析定目标,需要考虑长期规划,需要预留前期研发设计、生产线改良、MVP测试的时间,关注的是长期走势。当然,根据业务不同,“长期”的范围是不一样的,但需要考虑:某些时间内以基建为主,某些时间内以冲量为主(如下图)。

2. 清晰驱动力
达成目标有很多种模式(如下图),到底通过哪种模式达成目标,是需要提前思考清楚的。清晰驱动力,不但便于下级部门制定具体战术,而且在给非销售部门分配任务、规划预算的时候,驱动力定位是其拿钱的依据。

3. 分阶段任务
为了让整体布局落地,还需要把宏观的目标,拆分为阶段性目标。这里有“一纵一横”的拆解方法(如下图)。

经营分析,一定是自上而下,从目标出发,推导具体行动。因此整体布局非常重要。有了清晰目标,才有清晰的打法。有些公司试图用战术的努力,掩盖战略的懒惰,总是催着下边人“算清楚效益”,可整体布局看不见、摸不着。这时候算的数越多,脑子越混乱,
要点三:数据打通。
传统中五码合一要求:预算编码、项目编码、商品编码、奖励资源编码、用户ID、五个代码要全部关联起来,每一笔钱,出自哪个项目(注意是业务上的项目,不是财务科目)用到哪个地方,要标识清楚。
这个限制主要是针对营销/品牌部门,这俩部门项目式费用最多,使用形式最眼花缭乱,其中浑水摸鱼机会也最多。因此可以分类控制(如下图)。

要点四:执行监控。
有了清晰的目标和任务分工,监控就容易做了,后续可按工作节点,查看每个部门是否完成任务。与一般分析不同,经营分析会特别关注外部环境与竞品,优先剔除外部影响。
五、小结
互联网行业之前习惯了大干快上、烧钱换流量,经营过于粗放,在这两年流量见顶的时候,才开始考虑运作经营分析体系。其实这一套方法,在很多大型国企、银行已经运转了很多年,能规范地管理内部运作体系。
但是也得看到不足之处,就是:
1、太过强调经营目标,会削弱创新精神/进取心。
2、太过强调自下而上,会导致下级丧失主动性。
3、太过强力监控进度,会导致下级粗暴地一刀切。
这种唯KPI论的风气,其实很惹人讨厌。至于某些大企业,经营分析报告开头要花3页讲我分公司如何拥护上级领导精神,这个被诟病更广,更不在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