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深化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新发展阶段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数字时代建设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扣合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多次要求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推进新时期两化融合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印发了《“十四五”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全面部署“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工作重点,加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做好两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
二、 总体考虑
《规划》立足新时期融合发展的历史方位,在衔接继承两化融合“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发展要求,以解决当前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考虑与现有政策配套协同,聚焦融合重点,突出系统布局,整合各方资源,明确“十四五”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发展形势、总体要求、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以及保障措施等内容,指导未来五年两化深度融合发展。具体来讲:《规划》编制坚持了四项原则:
一是坚持总体站位。国家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了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作为重要目标之一。《规划》继续高举两化深度融合这杆大旗,将推动融合发展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实现路径,保持战略定力、深化思想认识,明确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思路。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十三五”期间,我国两化融合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制造领域基础能力薄弱、行业、区域、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新模式新业态应用潜能未真正发挥、融合发展人才、资金、标准、监管制度环境等保障不完备等问题。《规划》在聚焦这些制约我国两化深度融合发展的现实问题以及问题背后深刻原因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为指引,谋定下一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集中全部力量和有效资源攻坚克难。
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两化深度融合是信息化和工业化两个历史进程的交汇融合,要在遵循融合发展本质与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新机遇新挑战,以新认知指导新实践,推动融合发展迈向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规划》结合融合发展的现况和趋势,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既考虑与已有工作衔接,又体现前瞻性布局,凝练形成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
四是坚持统筹布局。两化深度融合作为系统工程,涉及单个企业的转型发展、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乃至产业体系的整体重构,在发展的过程中应坚持统筹协调好各方力量,打好“组合拳”。《规划》针对不同企业、行业、区域融合发展水平的差异性,深刻把握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和新业态在不同行业领域的扩散路径和融合方式,系统绘制了新时期两化深度融合路线图,并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加快构建开放融通的融合发展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