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当前我国标识解析体系发展情况如何?
近年来,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架构已实现从0到1的突破,建成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重庆五大国家顶级节点,南京、贵阳两个灾备节点加速建设,形成“东南西北中”布局,并与Handle、OID体系实现对接,面向全球范围提供解析服务。上线二级节点数85个,覆盖22个省(区、市)和机械、材料、石化、家电等33个行业,标识注册量超过98亿,连接企业超过9000家,日解析量超过800万次。标识应用不断深化,形成了智能化生产管控、网络化生产协同、全生命周期管理、数字化产品交付、自动化设备管理等典型应用模式,成功打通物联网设备、支付终端和标识读写设备等终端,公共应用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四、《管理办法》所指的标识服务机构有哪些?
根据我国工业互联网标识技术体系发展现状和标识解析体系建设要求,《管理办法》将标识服务机构分为五类:一是根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在境内的根服务器,提供跨境解析服务;二是国家顶级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国家顶级节点服务器,提供境内标识解析和数据管理服务;三是标识注册管理机构,负责面向工业互联网提供标识注册服务,涵盖Handle、OID等标识体系;四是标识注册服务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二级节点服务器,面向企业或者个人提供标识注册、解析和数据管理等服务,起到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五是递归节点运行机构,负责建设和运营递归服务器,旨在保障解析服务性能。
五、《管理办法》为什么要求标识服务机构取得域名许可?
域名(即网址,如sina.com.cn)是互联网上各种信息内容的“门牌号码”,互联网域名系统用于提供域名和IP地址之间的解析,从而保证互联网内容信息准确传送到目的地址。工业互联网标识是工业互联网中的“域名”,是互联网由虚拟向实体延伸的产物。工业互联网标识与互联网域名在内涵、层级、功能等方面具备一致性。从内涵看,互联网域名解决了域名与IP地址的映射关系,标识解决了工业对象与网络地址的映射关系;从层级看,两者均为分级解析的技术架构;从功能看,两者均具备提供命名的注册分配、解析寻址、信息查询、数据维护等功能。相较于互联网域名,标识的应用场景更加广阔,还支持解析和定位生产资料、成品部件、在制品、整机等实体资源,以及工艺、算法等虚拟资源。因此,工业互联网标识按照互联网域名管理,标识服务机构应当依法取得包含工业互联网标识服务的互联网域名相关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