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4月23日召开“2022年经贸形势报告会”。国家发改委秘书长赵辰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科学技术部副部长邵新宇、国家税务总局副局长王道树等四部委领导,分别就宏观经济、工业运行、科技创新、财税政策等相关政策进行深度解读。报告会采用“线上直播+线下会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
中小企业生产经营仍面临较多困难,市场预期依然偏弱。市场预期依然偏弱,受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影响,中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持续加大,一些企业出现增收不增利,有单不敢接等现象。企业的库存增加,很多企业感觉到销售链影响较大。企业清欠工作虽然取得积极成效,但中小企业回款难问题仍突出,企业信心和市场预期不足。
工信部应对举措:
从3月份启动建立防疫物资、民生保供,春耕备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白名单”制度工作,大力协调解决物流受阻,零部件供应中断等问题。目前已经发布4批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总量为2000多家。这2000多家企业大多是产业链龙头,在产业链上还有与他们相关的几千家企业,现在各部门与相关地方政府建立了一个横向协同、纵向联动的工作机制,着力解决供应链产业链上的堵点和痛点问题。
3.未来纾困六个着力点
一是落实稳增长政策。今年全国减轻企业负担和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综合督查中,将重点督查工业稳增长各项政策落实情况,确保各项已出台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二是疏通产业链供应链堵点。
工信部已组织建立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目前收到企业反馈的各类问题诉求200余条,涉及近1000家企业。同时还在抓实落细重点产业链供应链企业的“白名单”制度,加强部省协同和跨区域协调,集中资源优先保障集成电路、汽车、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企业复工复产。
加大重要原材料保供稳价力度,强化钾肥、稀贵金属等重点产品供应保障。继续实施汽车芯片攻坚行动,全力提升芯片供给能力,推进龙头企业强链补链。
切实做好医疗物资保供工作,持续完善重点医疗物资保供体系,加强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试剂、疫苗、重点药物、医疗装备等医疗物资生产调度和供应保障,全力保障上海等地抗疫医疗物资需求。
三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继续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促进产业集群和产业链聚集,使制造业上下游创新形成联动、协同效应,加速科研成果转移扩散和商业化应用;将实施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项目,完善“揭榜挂帅”加快攻关突破。发布优秀示范推广产品和工艺目录,实施重点产品工艺“一条龙”示范应用,支持企业用好首台(套)、首批次保险补偿等优惠政策,解决“不敢用”“不想用”的顾虑,促进产品迭代创新,加快变成“能用”“好用”的产品。
四是培育优质企业群体,全力为中小企业发展纾困解难。深入开展“一起益企”中小企业服务行动。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涉企“三乱”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深入推进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工作。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于自己擅长的特定领域,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培育更多“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