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成立于1958年,主要研究方向是机器人、智能制造和光电信息技术。研究所拥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顶尖人才、“杰青”基金获得者等为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等为骨干的人才梯队。建所六十多年来,沈阳自动化所在自动化科学与工程领域不断探索,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突出贡献,获得国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奖励300余项。作为中国机器人事业的摇篮,在中国机器人事业发展历史上创造了二十多个第一,引领中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发展,解决了国家制造业发展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经过五十余年的发展,形成了机器人、智能制造、光电信息三大研究方向,为国家高技术科技攻关、国家安全、大中型企业的技术进步与技术改造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取得引人瞩目的科研成果,获得国家、科学院、各部委及地方科技奖励394项。
多年来,沈阳自动化所着眼国民经济和国家安全发展重大战略需求,凝练研究方向。在水下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方面取得多项有显示度的创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科研成果被评为199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并获得1998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工业机器人成功实现产业化,“工业机器人研究开发及工程应用”项目获2000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工业现场总线技术打破国外垄断,研发出基于FF现场总线技术的系列化产品。“基于现场总线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统(中科SIACON)”2001年被评为“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科技成果,“现场总线分布控制系统开发及应用”获2002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制电视跟踪与测量设备多次成功地执行了“神舟”号系列飞船发射、回收的跟踪与监测任务,受到了中央军委、国防科工委及总装备部的表扬与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