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补强产业链薄弱环节,在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过程中锻造新的产业竞争优势。
金壮龙: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关键在振兴制造业。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制造业已形成完备产业体系,制造业规模占全球比重约30%,连续13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打下了坚实基础。我们将聚焦自立自强,统筹发展和安全,锻长板、补短板、强基础,加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今年将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一是提高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找准关键核心技术和零部件薄弱环节,深入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完善“揭榜挂帅”等市场化机制,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攻关,加快突破一批产业链短板瓶颈。扎实开展强链补链稳链行动,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同攻关。
二是深入推进产业基础再造。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基础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关键基础软件、先进基础工艺和产业技术基础,大力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在重点领域布局一批产业基础共性技术中心,再培育若干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努力突破一批关键急需基础产品,培育更多专注产业基础的优质企业。
三是巩固优势产业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移动通信行业领先优势,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深化“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推进6G技术研发。壮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全面提升光伏产业竞争力,推动船舶行业高质量发展。
四是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鼓励采取市场化法治化的办法提高重点行业集中度,培育一批具有资源掌控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效率效益。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五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物联网、车联网、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培育一批新的增长引擎。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在重点领域培育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谋划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量子科技等未来产业。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全力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记者: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工信部在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困难方面成效如何,2023年还将采取哪些新的举措?
金壮龙:去年以来,在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办公室各成员单位密切配合,出台了一系列纾困解难的政策措施,助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2022年1-11月,规上工业中小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展现出强大的韧性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