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深”行、朝“新”跑、瞄“高”进的辽宁民企,并非孔雀一家。
截至目前,我省拥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96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79户、创新型中小企业2432户。
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发展的方向。专精特新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地区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切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不断健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经过引导和鼓励,目前我省专精特新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小巨人’企业,已逐渐显现独特的优势。”
“小巨人”们,深耕时间长,市场份额大。86.5%的企业从事特定细分市场10年以上,58%的企业拥有海外市场,26.3%的企业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50%,97%的企业为知名企业直接配套。
“除了企业自身坚守,政府助力也是我们能在赛道中持续深耕的重要支撑。”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沈阳金昌蓝宇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魏宇表示。
为企业建平台、勤对接。今年以来,省工商联扎实开展“四个撮合”,为民企发展筑桥铺路。截至6月,全省共开展科技、金融、资本、企业“四个撮合”活动278场,参与企业数8987户,参与人数32843人。同时,省工商联围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等重点领域,联合科研院所、金融机构、中介服务机构等单位,采取“线上+线下”模式,开展科技成果撮合对接会、“校企协同科技创新伙伴行动”等活动;围绕企业融资问题,与金融机构、中介机构等单位,开展银企进园区撮合活动;与省金融监管局、省证监局、中信银行沈阳分行对接,进行政策宣传、融资服务、上市辅导、项目路演等活动;搭建头部企业与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对接平台,组织集群产业对接会、头部企业深度合作专场等活动,获得企业好评。
畅培训通道,强企业管理。省工信厅围绕企业降本增效、准时交付、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等内容,开展精益管理培训,共计700余户企业、1000余人次报名参训。同时,还组织省内80户企业高管到沈鼓集团、沈阳东方钛业、辽宁鲲鹏生态创新中心等示范企业开展精益管理对标游学。通过标杆引领,推动企业加强管理、提质增效。
闯市场
助力企业站上更大舞台,辽宁将搭建平台作为重要抓手。
今年4月,第三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口举办,辽宁展区“香”味扑鼻。酸菜炖排骨、小鸡炖蘑菇……这些贴着“辽宁”标签的美食,俘获了中外访客的味蕾。消博会上,共有70余户知名企业达成数亿元的合作协议。
辽宁菜深受好评,辽宁“造”更加吸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