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辽宁经济的命脉,辽宁全面振兴,根基在工业,优势在工业,出路在工业。
“要发展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于一身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要依靠创新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努力把关键核心技术和装备制造业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辽宁考察,为辽宁振兴发展取得新突破指明方向、提出要求。
第六代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150万吨/年乙烯“三机”等一批大国重器相继问世,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32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达到30余个……进入新时代,辽宁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老工业基地激发制造活力,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步伐铿锵有力。
“我们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加快形成多点支撑、多业并举、多元发展的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老工业基地焕发新生机。”辽宁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
数字赋能,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增动力
走进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透平公司转子车间,一辆辆吊车移动,搬运一个个大型部件,工人们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加工精密零件。每隔几台数控机床,就有一个触碰式电子屏,屏幕上清晰显示着车间工单总量、转子生产进度、关键件完成率等数据。
“依托数字化车间运营管理系统,机器、生产原料等信息全部上网。各类生产要素管理更加精细,节约了成本。一名工人可实时操作两台机床,生产效率大幅提升。”转子车间副主任李鹤说。
“数字化车间”为生产运营增效,“沈鼓云”为产品服务提质。步入沈鼓集团沈鼓云远程监测及故障诊断服务中心,一块大屏幕上闪动着密密麻麻的小点。点开一个,就可以看到一组设备的运行情况。沈鼓集团测控技术有限公司诊断服务工程师谢宇峰介绍,沈鼓集团生产的大型机组、设备在多个省份投用,集团推出数字服务平台,目前已联网全国多地各类大型机组2000余台,可提供机组预知性维修和诊断服务。
致力推动数字化转型,沈鼓集团画出一条业绩上扬曲线:“十三五”时期,公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1.6%。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利润增长75.9%。今年一季度,产品订货量增长140.3%,利润增长58.8%。
激发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活力,是实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关键路径。“我们出台相关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数字辽宁、智造强省建设,利用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产业赋能增效,助其转型升级。”辽宁省工信厅副厅长陈虎说。
目前,辽宁已累计培育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30家,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152个、应用场景1235个。2022年,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59.7%,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到77.2%,超过全国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