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航天三菱凭借“智慧翅膀”加速前行。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这里实现了从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到客户反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沈阳,航天三菱凭借“智慧翅膀”加速前行。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这里实现了从生产制造、质量检测到客户反馈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创新,大大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在抚顺,抚顺新钢铁刷新人们对传统冶金行业的认知。通过自主研发的智能系统,这里实现了从原料采购、生产制造、物流配送到售后服务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了能耗和成本。
这些场景都是辽宁工业转身向“数”、书写“网”事的缩影。近年来,我省高度重视应用工业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发展环境持续升温。近年来,省政府先后印发《辽宁省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政策文件,引领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全省14个市及沈抚示范区均围绕工业互联网、5G、数字化建设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其中,沈阳、丹东、锦州、盘锦等市还分别就软件产业、智慧矿山、大数据、智慧园区等印发了相应文件。大连、铁岭、朝阳等市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数字经济、工业互联网、数字化改造等建设。截至目前,沈阳市连续两年获评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沈阳市、大连市成功入选国家第一批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截至今年6月,全省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已达到60.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已达到78.4%,在21项两化融合指标中,18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
数字底座愈加夯实。新基建是发展、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保障。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开通5G基站突破9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已上线运营36个,数量居全国第三位;接入企业超过9000家,居全国第七位,实现了全省覆盖。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东北地区零的突破。沈阳“安新云控”工业互联网平台等15个平台获评国家级专业型、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目前,我省已重点培育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87个,服务工业企业近5万户,连接工业设备近60万台(套)。
场景优势不断突显。通过举办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我省连续2年发布应用场景需求共2892个,汇聚全球智慧,解决企业难题。建立制造业数字化应用场景数据库,通过平台撮合服务商与企业对接。培育省级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年底预计超过300个,省级数字化转型标杆企业超过50家。抚顺新钢铁面向钢铁行业生产管理的“5G+工业互联网”示范工厂、大连冶金轴承行业数字化精益创新应用均已具备在同行业复制推广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