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工智能推动数字化深入到生产制造核心部位。包括研发设计数字化、智能化,提高质量和效率;改造提升企业内网,完善数据价值化系统,提高计算能力;制造单元和生产流程智能化,离散式制造和流程式制造各有特点;设备设施智能监控、故障诊断、预测预警,在线维护、远程运维;辅助工序网络化智能化协同,保障企业内循环畅通;外网联通相关方,强化产业链紧密度和可靠性;提升企业管理信息化水准,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效率,把握市场走向和前沿科技,谋划未来。
第三、数字化转型要由企业拓展到产业链,提升现代化水平和核心竞争力。首先是结合区域特色和产业优势,培育一批数字化示范园区,改造提升现有各类园区达到智慧、零碳水平。其次,发挥产业链龙头企业“链主”的领军和生态整合作用,开放生产要素,帮助中小企业迈向专精特新,融入产业链。同时积极培育一批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和网络运营服务商,尤其是具有细分行业优势的专业服务商,协助生产企业创新优质应用场景,打造典型示范、推广应用。
下真功夫 以数据价值化夯实数字化根基
李毅中指出,数据价值化是数字经济的首道工序,数据是生产力新要素,但只有经过开发加工使用才能变成财富。行业应推进数据共享、数据交易,衍生出数字资源产业化。
他认为,对数据有两个基本要求,一个是真实可靠,务必防止和杜绝数据失真产生误导;一个是海量丰富,数据流动共享汇聚数据池,经“训练”成为高质量数据集,成为生成式AI大模型的沃土和根基。
但是,当前的数据资源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不少企业已建立数据流程,尚需继续改造提升;二是同行间竞争激烈,交流合作缺乏,服务商与企业间契约关系还存在薄弱环节;三是政府部门存在“数据孤岛”现象,公共数据的社会共享不够。
对此,李毅中认为,首先,企业应着力改造提升已有内网和数据采集加工过程,采用5G+IPv6使物理单元应联尽联,数据应采尽采、传输畅通。通过边缘计算+人工智能,做到算法算力适配。超大企业集团应做到内部数据系统一体化。其次,通过立规立法,在国家法律框架下制定条例细则,省市出台地方法规,规范各方行为,保障各方权益,推动数据流通共享。第三,必要时国家干预,体现国家意志,打破部门壁垒、破除数据孤岛。第四,应用好市场化方法,促进数据流通交易,健全规则,扩大交易量。要发展数据价值化产业。他还介绍了安徽合肥和广东深圳的经验。
李毅中总结道,推动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走深向实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必然选择,只有通过实在的举措和深入的实践,发挥智能化的强劲动力,才能实现工业制造的高质量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希望各方能够积极响应,共同努力,推动中国工业数字化转型升级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