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的首战之年。一年来,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不辱使命,咬定目标不放松、敢闯敢干加实干,发展形势振奋人心,发展质效明显提升,发展动能加快集聚,发展成果惠及人民,辽宁振兴发展呈现多年少有的良好局面,实现了“四个重大转变”,首战告捷胜利在望。
向“高”挺进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方向,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则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企业是其主体。今年以来,我省进一步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培育“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深化产学研用合作,开展协同攻关。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应用,加强原创性引领科技攻关。截至目前,我省已累计建设燃气轮机、冷热技术、工业母机等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省级企业技术中心877家,培育了辽宁奥克化学等23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大连冶金轴承等5家全国质量标杆企业。
以“新”为心,以“智”为翼,积极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是辽宁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
锦州,渤海大街。锦恒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内,一派科技感十足的生产景象正在呈现:机器自动将汽车安全气囊铺开,扫描产品条码,进行影像检测,显示屏上出现“OK”,工作人员便盖上编号检测印章,产品随生产线进入叠带环节,数据也随之自动录入系统。而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涉及的电阻检测、重量检测、按压力检测,甚至连螺丝拧紧枪的力量检测数据,也会随着生产被录入数据库,并与设定的参数自动匹配。
类似这样的“数字化应用场景”在辽沈大地上已屡见不鲜。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达87个,服务工业企业超6万家;我省推动40家企业试点建设5G工厂,打造1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认定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337个;鞍钢“羽嘉”、航天新长征大道“长征云”成功入选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辽宁及东北地区零的突破。
深耕产业基础、筑牢实体经济,加强创新驱动、攻坚产业升级,工业,正引领辽宁的“振兴列车”加速行驶,奔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