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与央企合作项目,主要分布于装备制造、精细化工、清洁能源、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20多个领域,具有产业结构优、投资体量大等突出特点。一些超百亿元的投资项目,更将为我省今后几年投资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现在所做的工作,不单着眼当下,更放眼未来。”省国资委主要负责同志介绍,不论是建立并动态完善“两库一清单”,还是从项目谋划、审批核准、资金支持、项目落地等多方面不断出台创新举措,“目前,我省央地合作已取得重大突破;未来,央地协同发展共赢发展的新篇章会更加精彩。”
国企改革持续深化
10月25日,辽宁省国有企业“星火”创新创意大赛报名工作正式启动。消息发出不久,省国资委科技处的办公电话、工作人员手机就变成了“热线”。科技信息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报名开始前五天,组委会平均每天仅接听的咨询电话就达200余个。截至11月22日,共收到341家企业的796个报名项目,经初核,共582个项目进入材料评审阶段。
激发国有企业的科技创新活力,是实现国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关键举措,也是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提高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路径。今年以来,省国资委通过推动科技创新、持续推进瘦身健体、积极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实施“上市+”行动、建立经营业绩考核和国有企业推动全面振兴新突破评价“双考核”体系、加快国资国企在线监管服务平台建设等举措,下大力气推动全省国资国企改革走实走深,全力以赴实现效益稳步增长、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目前,省属企业已压缩三级以下企业管理层级23户、减少法人44户,完成全年计划的110%;制定省属企业资产证券化工作方案;强化对科技创新、服务全省重点任务及“一企一策”差异化考核;监管服务质量效益提升、内设机构工作职责和监管服务事项梳理优化。同时建立了稳增长专项调度机制,按月度进行经济运行分析,对国企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及时给予预警处置。
深化改革,为国企发展带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近日,省国资委发布统计快报,省属企业的最新成绩单显示,全省国企围绕重点产业领域持续加大重大项目投资,强化重点领域保障功能,省属企业在道路通行、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保供等方面持续支持全省经济稳增长。截至10月末,省交投集团高速公路出口缴费车流量17520.1万台次,同比增长42.1%;辽水集团在持续加强工业企业用水保供,为鞍钢集团、辽阳石化、抚顺石油、华电公司等多家重点央地工业企业做好水资源供应的同时,累计供应城市生活及工业用水16.4亿立方米,同比增长5%;省机场集团、辽渔集团客滚运输板块持续增强运力,其中,省机场集团保障飞机运输起降13.3万架次,同比增长81.5%,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为1795万人次和16.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16.7%和45.5%,达到疫情前同期水平。辽渔集团港口滚装车辆运输34.2万辆次,同比增长34.5%,运送旅客129.1万人次,同比增长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