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7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2023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异冲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承压运行,但总体保持稳定,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多项核心指标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同时,省工信厅会同人社部门组织专场招聘,协调解决企业用工难题;组织数字化转型对接,推进工业互联网进园区进企业;加强电力保供,增加尖峰时段电力电量受入,确保迎峰度冬电力供应安全稳定,做好迎峰度夏准备工作。通过各项工作开展,上半年全省共增加工业产值330亿元,拉动全省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
项目是工业发展的重要载体。上半年,我省紧盯项目“开工率、复工率、竣工投产率”,调度推进万亿级产业基地培育工程等重点项目。总投资837亿元的兵器集团精细化工及原料工程、391亿元的SK海力士非易失性存储器、102亿元的宝马全新动力电池等一批超百亿元重大项目接连开工建设。西鞍山铁矿采选等2404个续建项目相继复工。江苏三木苯酚丙酮等1039个新项目开工,泰峰锂业等425个项目投产,预计新增销售收入159亿元。
22个产业集群集聚3400余户规上企业
“我们把22个重点产业集群作为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的重要抓手,锻长板、补短板,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胡异冲表示。
紧抓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建设。在石化和精细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上,我省积极推进大连石化搬迁改造、沈阳石蜡化工搬迁,推动中石油18个“减油增化”“减油增特”项目建设。在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建设上,我省研究制定工业母机专项政策,谋划推动工业母机软件验证平台建设,推动沈鼓、特变电工沈变等16家企业开展“整零共同体”建设示范,沈鼓14个配套件完成国产化协同攻关。在冶金新材料产业基地建设上,我省推动鞍钢重组凌钢取得实质性进展,累计推进陈台沟铁矿采选工程等7个“基石计划”项目开工建设,提高铁矿生产能力。
截至目前,全省高端装备、精细化工、冶金新材料营业收入占比分别达到25.7%、46.1%、27%。
引领企业走向产业链中高端。我省积极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并提出统筹推动2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的28条工作建议。目前,已有规上工业企业34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77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3家,超10亿元企业208家,上市公司56家,超10亿元大项目143个,集聚于22个重点产业集群。
助力企业用好“第一动力”,我省组建了省工业母机创新中心,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达到9家。推广应用499户企业的639项产品。推进华晨宝马产品升级、鞍千矿业工艺改造等技术改造项目,工业技改投资连续27个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围绕工业“六基”,推进高档数控机床五轴头等200个重点项目建设,汽车发动机关键部件棒材项目实现国产替代。大船重工浮式生产储卸油船、中航发重型燃气轮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取得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