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3%,高于全国1.5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3.1%,高于全国4.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7月22日,在省政府新闻办2023年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情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上,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党组书记、厅长胡异冲表示,今年以来,全省工业经济承压运行,但总体保持稳定,呈现恢复向好态势,多项核心指标增速跑赢全国平均水平。
培育企业走向“专精特新”。上半年全省共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2432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60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1家。成功举办中国中小企业节,122家企业在活动中达成合作意向,意向投资金额39亿元。
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3%
瞄准产业升级和消费升级方向,我省在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的同时,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推进制造业向数字化、绿色化转型。
向高端化迈进。上半年,我省支持辽宁通航研究院承担工信部科研专项,推动6个生物医药新产品获批上市,集成电路装备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0%。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高于全国7.6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光缆等新产品产量同比增长。印发《辽宁省质量标杆遴选工作实施指南》,推动31项标准入选2023年度全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
向智能化升级。上半年,全省新开通5G基站5000个,累计已开通8.4万个;培育中航沈飞民机等20个5G全连接工厂,沈阳中德产业园等1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新增3个,累计达到35个,居全国第三位,接入企业5295家,居全国第七位。推动沈阳市获评新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国家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和推进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市(州),锦州阳光能源等3家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两化融合21项指标中18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0.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4%,分别比去年年底增加0.6个和1.2个百分点。
向绿色化转型。我省研究制定了《辽宁省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工艺装备升级、清洁生产、超低排放等162个绿色低碳项目建设。今年,37家企业获评国家级绿色制造单位,累计共129家企业获此殊荣。推动恒力石化等3家企业获评国家重点用能行业能效“领跑者”企业,阜新伊利乳品等11家企业获评省级节水型企业。开展绿电交易,完成交易量14.62亿千瓦时。
“全省工业经济企稳回升,成绩来之不易。下半年,我们还将面临更大挑战。”胡异冲表示,“省工信厅将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持续做好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三个万亿级产业基地和22个产业集群,全力为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首战告捷提供工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