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更“智”
数字浪潮席卷全球,成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的破发点和助推剂。辽宁丰富的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资源,恰是助力企业深耕数字赛道、以智赋能的“巨人肩膀”。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发展数字经济的底座,也是数字经济崛起的有力支撑。
7月,科技部批准建设9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大连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同时上榜,辽宁成为唯一同时获批两个平台的省份,引起关注。这也标志着辽宁算力中心已纳入全国人工智能算力战略体系。
年初以来,我省加快构建广覆盖、高可靠的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算力体系,为企业耕“云”种“数”、架桥铺路。1—6月,全省新开通5G基站5000余个,已累计开通约8.4万个。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达35个,居全国第三位,接入企业5295家,居全国第七位。
“尽管大家已经充分认识数字转型的重要性,但是目前仍然有一些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存在‘不敢转’‘不会转’的困惑。需要政府帮助搭建更多平台。”在今年4月8日于辽宁举行的中国中小企业节上,与会专家为辽宁深度把脉后得出一致结论。
解企业困惑,为转型护航,我省一手紧抓示范引领,一手搭建对接平台。
上半年,我省培育中航沈飞民机等20个5G全连接工厂,中德(沈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等15个“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荐锦州阳光能源等3户企业入选工信部第三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同时,积极建设省工业和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省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将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水平和产业链协同能力。
在典型示范的带动下,不少企业加快了转型步伐。截至目前,在国家统计的21项两化融合指标中,辽宁有18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国平均增速,5项指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其中规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60.3%,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78.4%,分别比去年年底增加0.6个和1.2个百分点。
量,合理增长;质,有效提升。工业正引领辽宁振兴列车奔向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