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服务型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管理模式的建立,宏观方面需要良好的政策措施作为保障,微观方面需要依靠企业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
供应链管理早期最成功的案例当属丰田的准时化生产模式,其核心理念是通过建立起供应链成员之间紧密的协作关系,消灭生产过程中的一切浪费。20世纪70年代,丰田推行准时化生产,推行生产均衡化同步化,实现零库存与拉动式柔性生产,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目的是以最优品质、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对市场需求作出最迅速的响应。
一、现状与趋势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深入,20世纪90年代开始,供应链管理新模式不断涌现,其中戴尔公司是典型的探索者之一。戴尔公司是采用大规模定制商业模式成功的典范:通过互联网建立其企业与顾客的直接联系,迅速、准确地了解顾客的需求,并根据顾客的需求调整企业的生产制造方式,使企业能生产制造出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产品。
进入21世纪后,世界领先制造企业纷纷利用互联网优化自身的供应链管理体系,更多地聚焦于具有竞争优势的核心业务环节,专注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提高,而将非核心业务环节,例如原材料采购、零部件加工、整机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外包,形成传统意义上的制造企业间以及生产性服务企业之间的新型合作关系,构建成以自身为核心节点的服务型制造供应链网络,从而获得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我国的企业同样在供应链管理领域积极探索。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企业对供应链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迅速提高,整体的供应链管理水平也有了实质性的飞跃。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模式包括海尔、联想、红领集团等开展的在线个性化定制服务模式,以及陕鼓集团的分行业销售的渠道体系变革等。2010年以后,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供应链管理模式可以与网络经济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融合,相应的供应链管理体系得以被进一步优化。
当前的供应链管理集中呈现的趋势为以下四方面。
突出主业、精简副业:企业越来越趋向于从“大而全”转型成“精而细”,通过聚焦于自己独具优势的业务环节,和其他企业开展分工协作,从而低成本、高速度地完成个性化产品—服务系统的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