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监督式”向“服务式”发展,从模式看,不再局限于单一确认是否合格,而是从研发设计环节就开展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服务;从参与方看,除了政府、第三方机构,生产制造类的企业也在逐步开放自身资源为社会提供服务;从技术手段看,用于检测认证的各类工具、装备快速更新迭代,为行业提供更加智能化、精准化的技术支撑。
检验检测认证是服务型制造生态建设的重要元素。检验检测认证贯穿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是国际上产品制造流通的“通用语言”,国外检验检测服务业的发展实践表明检验检测服务业能够拉动其他服务业的发展,应着力发展面向制造全过程的认证认可计量检测等服务。
认证是服务型制造夯实基础的有力保障。检验检测认证机构肩负着守护产品质量的使命,在合法的基础上,依靠专业技术、设备、经验为社会提供公正、科学、权威的技术服务。
二、发展情况
(一)国外发展及现状
发达国家检验检测认证服务起步早、规模领先,占据我国检测认证市场份额大。国外发达国家重视质量技术基础能力建设,发展历史悠久。全球市场占有率最大的检测机构为瑞士通用公证行(SGS),2019年其业务规模达502亿元,占全球业务规模的5%左右,另外,法国必维(BV)、德国莱茵(TüV)、英国天祥(Intertek)等在全球市场也占有较高的地位,其市场占有率均在2%以上。尽管在我国境内注册外资检验检测机构数量占比仅为0.5%,但其市场份额比例远远高于国内机构比例。
发达国家检测认证机构国际地位高、创新能力强,对我国检测认证服务带来巨大挑战。国外发达国家牢牢掌握着国际认证制度建设能力,决定着国际通行的认证认可标准或认证认可制度,如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建立的电工产品安全认证制度(IECEE),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动建立的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建立了健全的检测认证服务体系,如由美国发起建立的UL认证,所制定的标准的70%被ANSI(美国国家标准协会)认可。SGS、UL、TUV等国际知名技术服务机构在服务范围、服务效率、服务模式上不同程度领先于国内机构。
(二)国内发展及现状
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迅速,不断优化市场环境,加快变革步伐。1979年中国赛宝实验室将“认证”(Certification)的概念引入中国,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我国相继建立了一系列产品认证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