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淘宝模式”,提供仪器共享、仪器租赁、检测服务、专家咨询、工业设计等在线服务。同时,上海、苏州加速推进两地科技资源的开放共享和协同发展,两地科技资源平台的数据将实现互通互认,做到“政策互通、平台协同、资源扩充”。
(三)探索新型检测认证服务和模式,提升制造及产品质量可信度
1.“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
随着“互联网+”模式渗透到各行各业,利用“互联网+”的方式建设“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整合优化资源成为行业发展的潮流。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发展,已先后上线众多“互联网+检验检测认证”平台。以“米格实验室”为例,主要面向材料和半导体领域提供研发、检测与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平台在电镜检测技术、聚焦离子束技术、(光、质、色、波)谱分析、成分分析、可靠性与失效分析等方面优势突出,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套技术矩阵体系,为近千家用户解决了产品研发方面的问题。
2.工业互联网可信服务平台
在传统表计制造业长期存在一系列质量信任缺失问题,在检验阶段,难以解决量产产品和送检产品贯标一致性问题;在生产阶段,生产质量数据采集环境较封闭,数据可信度低;在挂网运营阶段,运营方和用户无法通过有效手段对表计运维状态和运营质量进行持续可信监测,运营方对问题表计的质量追溯要求也无法满足。针对传统痛点,阿里云联合浙江省计量科学研究院、浙江蓝宝石仪表科技有限公司等结合物联网安全及区块链技术构建可信服务平台。依托统一的可信标识,打造从产品研发、制造、检测、认证到运营的可信传递链,实现数字化检测认证、实验室透明构建、企业透明制造、产品透明运维。通过多方共识体系解决企业质量数据在各环节多方可信流通的问题。同时,基于全流程质量数据可信采集和流转的解决方案,确保物联网设备可信数据上链和质量数据可信供给。可信服务平台在智能制造、质量溯源场景中实现了“标准+过程+结果”的多方互信,助力制造业从智能制造升级为可信制造。
(四)创新开发共性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推动“质检”向“智检”转变
1.视觉检测技术
视觉检测技术以工业相机作为核心组件,是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广泛应用于半导体、汽车、印刷包装、市政交通等众多行业。在大批量重复性制造生产过程中,用人工视觉检查产品质量,存在检测水平不稳定、产品质量不可控、数据价值未能发挥等一系列问题。用工业相机拍下零部件,再交由图像识别平台识别出有缺陷的零件,基于更高的传输能力、图像稳定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等特点,将极大提高工厂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