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2.激光无损检测技术
激光利用缺陷部位形变性和其他部位存在差异的这一特点,对被测物体进行外加载荷,通过形成的全息图像反映材料内部是否存在缺陷。激光可用于检测各种形状奇异的、具有放射性的、高温高热、超细超的样品。激光在无损检测领域中的运用不断扩大,逐渐形成了激光超声、激光全息等一些无损激光检测新技术。
3.大数据检测技术
信息化、自动化系统的应用使实验过程记录、仪器设备和实验活动都在快速产生着海量、多样的数据。比如实验室的各种仪器、传感器、成像设备、测序仪等各种科研仪器和装置、模拟方法、智能终端以及各种应用等,这些都使得检验检测领域被推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数据”时代。利用大数据可以通过历史数据进行相关实验的建模和分析,配置最佳资源,有效的引导检验人员,从而降低实验成本,提高检验检验实验及科研的效率。
(一)形成更加有效的政策合力,促进检测资源高效配置行业有序发展
为满足新形势下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我国检测认证行业发展秩序,建议有关部门在“十四五”规划发展中加强政策联动、统一部署、分类施策。支持龙头机构引领质量提升,对标国外先进水平,集中资源打造一批技术强、服务优、能力全的权威检测认证机构,服务好国计民生关键领域;对于“小散弱”类型的检测机构,要进行资源整合,打击恶性竞争,提升检测认证的科学准确性;对新增新建的检测机构加强科学论证,减少同质化竞争,避免重复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二)强化前沿和基础技术研究,提高检测认证关口前移解决问题能力
加大力度支持关键共性质量技术研发,提升PHM(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自主创新软件、六性协同、信息安全、绿色环保、智能制造等质量技术支撑能力。促进检测技术和产品研制进一步融合,推动检测机构由“看病”向“治病”转变,将诊断、检测向研发设计阶段前移,争取早介入、早验证、早成熟,着力提高为企业解决质量设计、质量控制、质量改进等问题的能力,为行业提供质量可靠性整体解决方案。
(三)充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和服务型制造全要素的深度融合
充分借助工业互联网、5G、人工智能、大数据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智能检测技术”等创新发展,提升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维护等各环节的服务型制造水平,实现全生命周期创新要素深度融合。在设计环节,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