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通过“设计思维”六步心法:基本认识、亲身观察、观点陈述、凝聚重点、原型制作和测试反馈,以及一系列的操作指南,帮助我们重新构建消费者、设计者及生产商三者之间的新默契,使创业者在毫无头绪、缺乏认识的情况下仍能梳理出每个环节的真实面貌,在众多数据中找到最有价值的信息,让创新的程度和效果超乎所有人的预期。
1、建立基本认识
就是指从不同的途径,收集与项目相关的二手资料,以便对所要准备开展的项目,作最基本和透彻的了解,掌握与行内人士相当的基本知识,这对于项目成员而言是十分重要的,在认识不足的情况下创业的话就有很大的风险。
举个例子:
有两个年轻人,他们俩合伙花了40万去买了一家粥店的经营权。但是他俩以前从来没有过经营相关餐饮的经验,也不懂厨房的工作流程,更不知道如何做一碗好吃的粥。粥店老板得知后,很不放心,就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把所有的经验传授给他俩,结果两个月过去以后,这家店生意惨淡,这两个年轻人在那里无所事事,他们说虽然自己尽量按老店主的方法经营,但是不知道为什么经营的状况就一直下降。
所以作者说,很多创业者都像这两位年轻人一样,对行业最起码的认识都一窃不通,凭着一时的冲动便希望创业成功,这是非常不现实的。所以,运用设计思维的第一步是先要了解和掌握基本的事实,这样才有可能知道用户需要什么。
其次,很多人觉得了解用户的需求或者事实就是问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回答了以后提供给他们就好了。但即便向用户问问题,用户往往也不知道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所以,只有能够了解用户真正的潜在需求,包括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但确实存在的需求,才有可能真的找到创业的机会。
2、亲身观察
“亲身观察”,绝不是冷眼旁观式的观望,而是需要我们从一个“诸事八卦”的求知者角度,实地进行深入了解,将所收集的资料与亲眼所见的情况进行对比,作全方位的了解,不致盲人摸象。
这就需要我们借着同理心去感受客户真实面临的场景和诉求下,去发现真正的问题所在,这才能够发现真正的潜在需求。在这些潜在需求当中有一些环节要比其他环节更重要,有一些突破点比其他突破点更能够产生价值,像这样的想法作者称为洞见。洞见是设计思维整个的核心转折点,在此之前通过收集大量的数据进行大量的观察,依靠同理心的帮助,直到发现洞见才能让整个设计思维推进到下一步真正的落实。
比如,曾经香港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健康用品叫做虎标万金油软膏,去香港的人可能都要采购这个药品。它最开始的目标用户就是老年人,因为它主要用于胸口不适,舒缓头晕的症状,所以过去的宣传工作一直都是围绕着老年人展开。可是有一天公司负责人发现,有一张来自美国的订货单数目相当大,所以他就打电话去问是什么样的客户,为什么订购大量的软膏?结果发现这是一个美国的篮球队要买的,因为这个药其实是能够对舒缓运动员的肌肉十分有效。结果原本是给老人家用来舒缓头痛头晕的软膏,变成了一个运动员必备的药品,这个过程就是把过去的数据和事实当中发现了特别重要的机会洞见。因此这个药品公司就把整个包装设计进行了大幅的改变,宣传的侧重点也由老人保健改为运动护理,结果销量大幅增加。这就是通过前面的基本认识和亲身观察之后找出洞见,从而指导创业的下一步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