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想专精,还要做得成功,必须有足够的市场规模。必须要足够大的市场,要全球化。对德国来说,只要往大了做,就是全球化公司了。更极端的情况是什么? 我们看以色列。以色列的所有公司,几乎全是全球化公司。因为,这个国家人口更少,总共才800万人。你想想看,800万人口,想要靠本国市场,去养活一家大公司,几乎是不可能的。
所以,以色列公司更是如此,一出生,就奔着全球化去了。但是我们要明白,无论德国还是以色列,他们讲的全球化,是站在他们的立场来说的。关于这一点的核心本质是什么?本质是市场规模。 所以对中国来说,要做专精特新,并不是一定要成为全球化公司。因为对很多公司来说,占据了中国市场,就已经是全球第一了。如果谁能把中国市场给占据了,就已经相当厉害了。这是前两点。一是专注,形成应用、产品、专有技术的深度。二是全球化,讲究市场规模,地域的宽度。
四、创新而不是模仿,造就了隐形冠军企业
除了刚才讲的两大支柱以外,隐形冠军还有一些典型的特点。比如:
1)贴近客户,与客户保持紧密的关系。隐形冠军们,刻意保持自身“隐身”的状态,只和关键客户紧密联系。
2)提供最优质的的产品与服务。隐形冠军的客户,对价格或许不敏感,但他们对产品和服务质量有很高的期待。不靠价格战来抢市场,坚持走高质高价路线。
3)持续创新。是创新,而不是模仿,造就了隐形冠军企业。 他们的研发投入,是一般公司的2倍,平均每个员工的专利数,比大企业高5倍。而每项专利花费的费用,却只有大企业的1/5。综合算投入产出的话,隐形冠军的创新效率,是大企业的25倍。
4)精简的组织结构。艾尔弗雷德·钱德勒有句名言:“结构跟随战略。”培养员工能力多元化,及时拆分业务,等等。这也是隐形冠军在组织运营上的指针。
5)激发员工。是激发,而不是激励、鼓舞。因为员工的自我激励、身份认同、主观能动性,对公司来说都是宝贵的财富。隐形冠军,能够持久地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
所以,如何成为隐形冠军?先专注。然后,全球化。同时,保持“集中优势”“专业深度”,以及“与客户的紧密关系”等竞争优势。(文章有删节)
上海交大教授何帆:未来五年“专精特新”要火

经济学者、畅销书《变量》系列作者何帆
有些人可能觉得,制造业多不起眼啊,有什么可关注的呢?但我告诉你,制造业非常值得关注。这么说,是因为很多制造业企业,都有能力穿越经济周期,抗风险的能力很强。
特别是一些“专精特新”的企业,可能不大,但是有自己的生态位,所以很稳。过去,企业爱讲自己天天都在创新,以后,守成可能会变得比创新更重要。以后比的不是跑得快,而是跑得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