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专精特新”:首入政府工作报告 未来越来越火
来源:
|
作者:辽宁省工业经济联合会
|
发布时间: 2022-04-08
|
850 次浏览
|
分享到:
3月全国两会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这是“专精特新”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迅即引起一些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关注。
“专精特新”虽是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但并不是第一次出现在中央文件中。据中制智库理事长兼研究院院长新望介绍,早在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首次提出了鼓励小型微型企业走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和新颖化的“专精特新”的和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的道路,而这也是国家层面首次为中小企业发展方向定调。此后工信部出台了多个意见和通知,鼓励各地支持“专精特新”小企业发展,并在2020年联合财政部安排专项奖补资金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以往东南沿海制造业的出口加工和组装集成,被长期压制在全球价值链底端,难以实现创新发展。未来,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多了,不仅可以大大优化内需产业链、供应链,而且可以提升中国制造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专精特新企业的成长,不仅可以强链、铸链,促进中国制造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而且对于逐步推进国内产业链逐步融入全球创新链,将创造更多机会,赢得更大主动权。
“专精特新”企业主导产品通常都有“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的作用,在国内细分行业中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从长远看,一个经济体永远不可能把所有的短板都补完,除非是自绝于全球分工贸易体系。补短板是应急,锻长板才是长远之策。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积累,必将形成我们自己的产业长板、产品长板。到那时,别人卡你的脖子,你就可以攻他的软肋。
三、支持“专精特新”,中央和地方都动了真格
我国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写入了“十四五”规划的“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之中,可见其属于制造业。国家和地方对专精特新的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定义,有一些共同性规定和内涵。如专业化主要是产品在分析市场的有较高占有率;精细化主要是拥有一定专利和知识产权收益,研发投入比重高;特色化的指独门绝技,以及商标知名度;新颖化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或商业模式创新。
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基本条件,主要是四个指标:经济效益、专业化程度、创新能力和企业管理。从目前评比的情况看,各地报送企业积极踊跃,最终遴选时,市场占有率可以放宽,但细分行业专注度和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将占优势。
目前,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已呈现连续性、梯度性。既有各地培育的一般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亦有各级政府认定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在工信部体系,有三个序列,一是中小企业局主导的专精特新小巨人序列,二是产业政策法规司和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主导的单项冠军序列,三是科技司主导的新兴产业领航企业序列,这个块头稍大一些。各地评选培育的独角兽、瞪羚,类似于新兴产业领航企业,只是体量较小。
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共有11.30万家“专精特新”入库培育企业、3.70万家省级“专精特”中小企业、499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32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的有727家)、596家单项冠军企业。
“十四五”期间,工信部将形成“百十万千”专精特新企业群体,通过“双创”带动百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省级的专精特新企业、1万多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以及1000家单项冠军企业。同时在资金保障上,工信部联合财政部在“十四五”时期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约100亿元奖补资金,分三批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