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印发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StakeholderValue
System)、用户体验路径(Customer Experience Journey)、服务系统和模式(Service System Map)、服务蓝图(Service Blueprint )、服务触点(Service touch-points)。
服务模式的实现需要靠有效的组织来实现,体现为企业的组织行为即商业模式,是关于组织如何创造、交付和获取价值(经济、社会、文化或其他形式的价值)内容包括:商业目标、出售物、营销策略、基础设施、组织结构、交易过程、操作流程和政策等。
基于服务模式的商业模式就是服务战略实施的路径。因此,服务设计是从服务模式创新到商业模式创新的必经之路。
五、加快工业设计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指导意见》明确指出了“以创新设计为重要桥梁,促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的总体目标。政府主管部门与企业在以服务型制造为导向的工业设计服务推进中,首先面临的是对设计范式认识的挑战,其次是人才资源的挑战,再次是创新组织形式的挑战。迎接挑战的前提是需要认识到在服务型制造中产业系统和产品的“软化”趋势。
政府可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是开展国际交流,组织国际服务型制造博览会等设计活动。在医疗与健康服务、文化与旅游服务、地产与社区服务、金融服务、城市服务、交通等行业,从重大基础研究、重点领域攻关、先进创新技术应用系统等几个层面上集中展览展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科技成果,并实现自助导览、服务体验等功能,进一步打造球高端核心技术及先进成果示范应用最集中的园区。
二是建设国家级以设计思维为核心的跨学科创新平台。汇集一批在产品设计、信息与交互设计、空间与规划设计、服务创新设计领域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顶尖人才及团队,以国家、政府为主导,市场需求为核心,通过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布局,打造一条功能最先进的服务创新产业支撑平台,建设产业级创新孵化服务体系。
三是搭建产业级服务型制造设计创新集群。依托学科交叉的跨界融合创新平台,打造以产业创新(如:大健康、新金融、新零售、文旅融合等)为导向的、以高端创新设计机构为代表的产业创新集群,并实现产业集群间的联动发展,协作配套、协同发展的格局。
四是搭建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设计成果转化平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知识成果转化,为协同创新、成果孵化转化提供源头活水。努力改变不同行业、领域的观念落后,资源效率低下,转化成本高的问题。加速以服务(而非产品)创新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落地,可有效推动服务经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产业协同发展提供重要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