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印发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二)挑战与难点
1、企业认知需要提升:以用户为中心,以价值为导向的设计思想要求产品、信息交互、环境等设计门类的交叉与整合,打破传统的人才培养机制。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设计思维与创新模式超越了制造经济时代的思维范式,开始深入产业管理的领域,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战略思维甚至政府机构的服务决策与创新。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创新态度等方面,服务设计与服务科学表现出了许多的共性,也面临着同样的来自传统思维范式的挑战。而我国在多学科交叉、系统性和创新态度等方面处于启蒙阶段,大部分企业和地方政府对设计创新的认知还停留在制造范式之内,需要国家政府层面的大力支持与引导。
2、设计能力需要提升:设计师经常也会问这样的问题,但往往是在功能成面上,可以称之为产品战略(Productstrategy)。而设计战略(Design strategy)的工作则涉及企业如何向用户提供价值的问题与策略,它显然不仅仅是产品计划和产品战略问题,而是更加关注用户价值的发现、用户价值的实现模式以及持续的价值创新等问题。设计战略问题已经超越了传统设计管理的范畴,触及到企业战略的核心层面,即价值创新模式与组织创新模式的问题。
三、工业设计服务提升的条件
(一)基础条件建设
在服务型制造语境下,工业设计的基础条件建设围绕以下三个方面:
1、促进设计创新人才资源结构调整,加强创新型设计服务占比
由于我国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设计教育观念的整体相对滞后,设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同时,设计人才开始呈现知识老化现象,造成新经济环境下设计创新资源的短缺,各地方政府应积极着力调整区域创新资源发展结构,加强对符合区域功能定位的服务创新产业和环节予以细分支持。
2、升级设计范式,填补服务型制造“顶层设计”的空白
尽管我国在“产品级创新”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服务级创新”一直进展缓慢,其根本在于创新思维范式的局限。要升级创新范式,一方面应发挥全国创新引领城市的作用,促进创新资源有效聚集的生态,促进高端产业人才和资源的集聚,使创新发展能力可持续增强。另一方面,针对国家、政府和社会公共服务创新的需求,解决创新资源和能力不足,创新资源结构不完善的问题,亟需填补平台级战略创新资源,以丰富产品和服务创新科研资源,增添创新创业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