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印发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印发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一、工业设计服务外延的扩展:从产品到服务
(一)从产品到服务,不是模式创新而是范式创新
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在二十世纪后期兴起,以知识创新和产业服务化转型为特征的新经济对当代工业设计的概念产生了重大影响。制造范式下的传统设计思维已经不能适应新经济发展中的创新需求,全球设计领域发生着范式性转变,基于服务的创新思维将成为制造经济转型为服务经济之后的必然。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交互设计的崛起,体验经济和体验设计快速发展。当代设计强调,用户目标就是企业和组织的目标。价值(Value)、体验(Experience)、效率(Efficiency),三者构成了描述设计目标的三个重要指标。设计成为一个链接“需求-开发-制造-市场-可持续”的整合系统,服务的价值网络(Stake holders Value System)、用户的体验路径(CustomerExperience
Journey)、服务系统和模式(Service System Map)、服务蓝图(Service Blueprint )、服务触点(Servicetouch-points)成为设计思维的主要工具。
2015年,中国的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超过了制造业,在经历了制造业快速发展40年之后,进入了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阶段,产品的服务化和服务设计是设计创新的必经之路。服务的价值是由企业与用户的共创行为实现的,因此,组织创新自然就成了今天创新管理实践探讨的重要话题。设计知识与管理知识的交叉成为了必然,这种顶层设计思维是服务型制造和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