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国务院十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联政法〔2020〕101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制造业设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推动服务型制造创新发展。2016年印发的《服务型制造发展专项行动指南》也明确把“设计服务提升行动”作为四大主要行动之一。这表明,工业设计已经成为服务型制造的重要方向之一,服务型制造创新设计能力的提升是政策关注的重点之一,创新设计能力提升就是要推动设计、服务、管理、工程的高度融合。
(二)服务设计的源起与概念
服务设计思想源于制造与营销管理。1982年,美国的G. Lynn
Shostack博士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了一篇论文《突破产品思维》,提出了将有形的产品和无形的服务活动综合在一起考虑的设计的思想。服务设计是在生产与生活服务过程中,对服务价值、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的综合创新、规划与设计。通过对服务系统中诸元素的综合考量,对:1)服务价值系统;2)服务模式与服务生态;3)服务流程与体验;4)服务的基础技术架构与组织;5)服务中的交互触点,所进行的系统创新规划和设计工作。传统设计中的空间、产品(工业设计)、信息交互都成为需要设计进行系统统筹的服务触点。
基于服务的设计思想结合了对服务的研究和对未来愿景的设想,通过精心设计服务过程中的各个服务触点,将服务体验连为?体,使服务得到整体优化和提升。设计应从用户而不是企业的角度来设置服务的功能和形式,它的目标是确保服务界面是关于将服务变得有用、可用、有效、高效及想用的?切。
(三)创新软实力升级
设计创新能将技术、管理和应用进行融合,为跨界搭建新服务生态和服务模式提供解决路径和有效手段,以提升从企业的组织创新能力、优化升级服务质量、引领创新工作向价值链高端迈进。在服务经济的语境下,针对生产与生活中高质量的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不充分之间的矛盾,开展服务创新型设计,可以达成以人为本、提升人们在接受服务过程中的体验感和幸福感的目标。服务设计思维超越了传统的设计学科的划分,以服务价值为导向促进了产品、信息交互、环境等设计门类的交叉与整合;更重要的是,依托信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基于服务的创新设计突破了制造经济时代的设计范式,深入产业管理的深层领域,直接影响着企业组织的战略思维以至政府管理机构的决策与创新,提升了企业的创新软实力。
二、工业设计服务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一)现状与趋势
随着全球服务经济的发展,国际头部企业在创新设计观念上基本上完成了对“工业设计”创新组织机制的提升,为我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服务型制造转型升级实践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参考。
我国的设计升级起步于2008年前后,国内一些互联网企业和设计机构开始把服务设计的概念引入到产业创新的实践。以金融服务为代表,中国银行运用服务设计改变现有银行服务的传统落后模式,有效提升了银行的服务环境和质量;腾讯、阿里和新兴互联网企业如滴滴、摩拜等都是基于服务设计思维下的服务模式创新。近年来,服务设计已经被健康、金融、地产、旅游、交通、运输、商业以及公共服务等各行业领域所逐渐认识和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