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共享制造悄然兴起,制造业正在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继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共享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工厂,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共享制造将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推动力。
三是服务能力共享。围绕物流仓储、产品检测、设备维护、验货验厂、供应链管理、数据存储与分析等企业普遍存在的共性服务需求,整合海量社会服务资源,探索发展集约化、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能力共享。
4.近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根据《指导意见》,发展共享制造要求“积极推进共享制造平台建设,把生产制造各环节各领域分散闲置的资源集聚起来,弹性匹配、动态共享给需求方。鼓励企业围绕产业集群的共性制造需求,集中配置通用性强、购置成本高的生产设备,建设提供分时、计件、按价值计价等灵活服务的共享制造工厂,实现资源高效利用和价值共享。创新资源共享机制,鼓励制造业企业开放专业人才、仓储物流、数据分析等服务能力,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
针对我国共享制造现阶段的发展特点和主要问题,共享制造的重点任务集中体现在平台、集群、生态和基础4个方面。一是培育发展共享制造平台,积极推进平台建设,鼓励平台创新应用,推动平台演进升级。二是依托产业集群,探索建设共享工厂,支持发展公共技术中心,积极推动服务能力共享。三是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推动信用体系建设,优化完善标准体系,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四是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推动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安全保障体系,夯实共享制造发展的数字化基础。
四、共享制造怎么做?
共享制造发展需要政府、平台、企业等各方面共同努力。
目前产能共享发展还面临一些困境:多数制造企业对共享制造还缺乏了解和认识,无法参与到共享经济中来;很多地方的产业政策还没有顾及到共享制造新业态,关注和支持力度不够;多数共享制造平台还处在起步阶段,商业模式和能力建设需要完善,发展过程中受到信用数据共享难、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现有法规政策不适应新业态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制约。这些困难既是共享制造发展的阻力,也是共享制造发展的潜力所在。找到痛点,集中发力突破瓶颈,共享制造就可以迎来真正的春天。
1.换个玩法儿,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共享经济为制造企业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活学活用共享经济思维,所有的生意都值得重做一遍。
对所有制造企业而言,转变发展理念都将是头等大事。首先,企业领导要带头学习共享经济相关知识,把握共享经济发展规律和模式创新基本原理,认识共享经济发展是大趋势。其次,组织开展共享经济知识培训,逐步树立以共享促创新、以共享求发展的新理念。再次,鼓励全员创新,将共享经济基本原理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相结合,探索企业创新发展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