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共享制造悄然兴起,制造业正在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继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共享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工厂,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共享制造将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推动力。
增强企业活力和创新力。一般而言,企业可以从三个角度寻求共享制造的突破口。其一,将优势资源共享出去。检讨企业拥有的厂房、设备、生产线、实验室、销售渠道、售后服务能力等各类优势资源是否都得到了充分利用,尝试用共享经济的方式让这些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其二,将紧缺资源共享进来。对于企业紧缺的资源,如人才、技术、设备、资金、渠道等,尝试用共享的办法来获取。其三,用共享的方法提高各环节经营运作效率。比如,在研发环节可以鼓励全员创新,搭建“人人创客”平台,可以吸引社会力量参与产品创新;在生产环节,可以委托生产,租赁设备、厂房、生产线;在销售环节,可以共享渠道、物流,可以采取众筹众投、以租代售、个性化定制等模式,也可以动员社会力量参与销售和服务。
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可以搭建垂直行业共享制造平台,从做企业转向做平台,从做产品转向做生态。平台化、生态化是所有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将来会形成“业业有平台”的局面,但目前各细分领域都还处在探索阶段。一般而言,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集聚区领头企业等都一定的能力基础,有机会在垂直细分市场打造出一个全行业或区域性的共享制造平台。即便没有能力成为全行业数一数二的大型平台,企业自身发展也应尽量逐步实现平台化运营、生态化扩张。
小微企业可以积极利用已有共享制造平台,增强创新能力,扩大生存空间。对于众多小微企业,构建大型共享制造平台的可能性不大,但利用已有平台提升自身实力的机会还是很多的。目前制造领域在研发、设计、生产、检测、物流、渠道、服务等各个环节都已经有大量的共享平台存在,上面集中了海量的供给与需求,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了全新的机遇和市场空间。
平台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国家鼓励共享制造发展的政策环境,加快资源集聚,加大创新力度,提升服务能力。
2.进一步完善发展环境,构建共享制造生态
认识决定选择,行动决定结果。共享制造刚刚兴起,不同地区、不同领域情况差别很大。技术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理念创新,是方向,也是选择。不同的认知和行动会带来截然不同的结果,政府部门在共享制造发展过程中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
加强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制造的研究、培训和宣传。及时总结推广成功经验与做法,形成示范案例,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和创新发展共享经济尤其是共享制造的良好氛围。
推动示范引领。在服务型制造示范遴选活动中,面向基础条件好和需求迫切的地区、行业,遴选一批示范带动作用强、可复制可推广的共享制造示范平台和项目,及时跟踪、总结、评估示范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加强典型经验交流和推广,进一步推动共享制造在不同行业的深度应用和创新发展。支持共享制造企业积极申报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先行先试,开展共享制造试点,及时跟踪、总结经验,培育共享制造优秀供应商,形成共享制造产业生态供给资源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