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共享制造悄然兴起,制造业正在成为共享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继2019年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培育共享制造新模式新业态 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后,近日出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要积极推动共享平台建设,鼓励企业建设共享制造工厂,完善共享制造发展生态。共享制造将成为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突破口和重要推动力。
三是形成新型网上产业集群。共享制造平台汇聚大量同类或相关企业,形成不受地域限制、时间限制、数量限制的网络化产业集群,其功能和效率远非传统线下产业集群可比。
四是不断产生新供给新需求。海量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积聚在同一个共享平台上,就会逐步形成一个大型生态系统,新需求、新供给就会被引发出来,新物种就会不断产生。
五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共享经济本身拥有的开放性、个性化、灵活性、合作性等特征,能够推动当前中国孤立、分散、低价值、低效率的制造体系向完整、高价值、高效率的制造业体系转型。平台化运行机制,有助于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对于多数企业来讲,可以更多关注于自己的长板,而短板问题可以通过共享来解决。
六是赋能中小微企业。一直以来制造业的进入门槛高是因为它需要大量的前期投入成本,一家制造企业若想成立,需要购置或租赁土地、兴建厂房、招募工人、购买设备等。随着智能制造的发展,企业智能设备的购置、信息管理系统的搭建等也是一笔高额的成本。一旦企业失去订单,这些资产就会变成沉没成本。而共享经济改变了原有的商业模式,随着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放资源,中小企业可以通过以租代买、按时付费等方式,低成本地共享大企业的优质制造资源和云计算服务,制造业的创新门槛会不断降低。
共享制造通过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重构供需结构和产业组织、为中小微企业赋能,为激发创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有效推进供给侧改革提供了强大动力。为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共享制造可以提供抓手、路径和动力。
三、共享制造做什么?
理论上说,所有制造资源都可以被共享。所有制造企业既可以通过共享让自身拥有的资源发挥更大作用,也可以通过共享从别的企业那里获取所需要的资源。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在不同的发展阶段需要共享的重要资源会不一样。对于整个制造业而言,不同发展阶段共享的内容、目标、任务也会有所不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共享制造的种类进行划分。
1.完全共享与不完全共享
从平台参与者数量特征看,共享制造可以分成完全共享和不完全共享两大类。
完全共享是指供给方和需求方都是无限的,一个平台上可以集中海量的供给方和海量的需求方。这也是共享制造的典型模式,一般会由第三方搭建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