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指导意见》。为准确把握并传达这一文件精神,推动政策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委托中国服务型制造联盟组织撰写系列解读文章。
PSS定制化设计体系和生产制造系统两个层面同时发力、相辅相成,依托智慧化、敏捷化的生产线在保持规模经济性的同时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3.1 构建基于深度交互设计的PSS定制化设计体系
由于客户需求具有高度不确定、复杂多样和动态变化等特性,因此只从标准化、模块化的产品和服务集合中进行选配和集成的传统策略不一定能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应探索用户参与的、基于深度交互设计的新型PSS定制化设计体系,具体分为需求挖掘、PSS 定制或服务定制框架、用户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深度交互设计方式等三个方面。
3.1.1 需求挖掘
基于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时获取产品运行、商品交易和用户反馈等数据,挖掘客户现有或潜在的需求以及其行为偏好,把握顾客所需与产品相关的服务内容甚至是对产品和服务的一体化需求,为PSS定制和服务定制化设计提供依据。
3.1.2 PSS 定制或服务定制框架
根据需求挖掘结果,设计并优化与产品匹配的服务模块,或者同时设计产品基础和通用模块以外的可定制模块集及服务模块集。其中应重点关注具有高度拓展性和自适应性的模块设计,使得其自身形态和性能可随具体需求而进行一定程度的变化,并能与其他产品或服务模块敏捷地进行适应个性化需求的重组。由此,可根据顾客对于服务的特定需求以及新信息技术对PSS设计的要求,选配与产品相关的服务,或者对于产品和服务同时配置,形成特定PSS;并根据市场环境的动态变化而自适应调整,进一步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增加企业销售利润。
为此,应在上述基础上搭建PSS定制或服务定制框架,确定定制程序、产品与服务配置规则(约束、关联、互斥等)、配置推理机制等,为实现计算机辅助或全自动化定制提供支撑。
3.1.3 用户参与的多主体协同深度交互设计方式
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强化了供应链网络中跨企业、跨业务系统的信息和数据集成,使得企业可全面深入地了解客户内在需求;客户也可基于云平台远程提交个性化要求,并与企业中研发、制造、市场等部门进行深度交互。鉴于此,应采用数字化建模与业务协同模式,并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呈现出贴近实际场景的多维感知效果和虚拟体验,使客户更好地参与产品和服务内容及其耦合方式的全周期迭代,最终实现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共同参与的多主体、协同化、交互式设计,并创造对消费需求具有动态感知能力的设计、制造和服务新模式。